美国日本要把在中国的产业链转回国内?别慌,搞清楚状况再说话

2020年04月14日 19:35 来源:调皮电商 作者:冯华魁

文/冯华魁

 

01

 

最近,美国和日本要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回国的消息满天飞,搞得人心惶惶,原因是,4月10日,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在一次采访中说,美国应该为从中国返美的公司支付100%的搬家费:

 

 

与此同时,还有日本也公布了22亿美元(贷款)扶持在华日企搬迁回国内:

 

 

看起来,美日两国好像联手做局一样要把在华产业链转移回国,逆全球化的声浪看起来越来越响亮,也搞得很多国人惊慌失措,预测中国一大波事业浪潮将至。

 

02

 

这消息猛一听,的确还挺吓人,但是,最近被生猛的新闻吓多了,反而学会了先稳定自己的情绪,然后查看新闻源头,分析消息的特点和属性,情况似乎不像传说的那么夸张。

 

比如美国迁移产业链这事,说这话的人是白宫经济顾问,不是美国总统,也不是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什么决议。

 

从单一个人官员的言论到最后形成政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甚至,从一开始,就走不下去。

 

当然,美国政府通过一个官员对外放消息,试探社会反响和各种利益攸关者的反应,在美国也是常态,《纸牌屋》里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但通常会一唱一和,而且,最后私下勾兑之后,往往不了了之。

 

从库德洛的发言来看,美国鼓励制造业回流这事,当然是有,川普还没上台,就号召这么做,去年就号召了好几拨:

 

 

但是,如果说,因为疫情,就加快了制造业的回流,还提出100%的费用补偿,怎么着都不是那么靠谱,美国纳税人的钱,为什么要补贴个别的海外企业?在美国这样一个纳税人权力至上的国家,花这些钱恐怕很难通过国会表决。

 

更何况,美国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都比较放任自由,怎么可能会为了企业回流采取这种措施?

 

企业回流是一个市场行为,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很多,且不论美国劳动力的问题,中国造中国销,才是符合最符合市场行为的,美国政府要打破强行这种市场行为,要付出的成本何止搬家费?

 

所以,在美国国内生产环境成熟以前(这句话很关键),制造业回流还只是口号鼓励,真金白银的去支持,道阻且长。


 

那日本为什么就提出了22亿美元的支持计划呢?

 

03

 

关于日本鼓励制造业回流的事情,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写了一篇比较全面的文章,大概的意思是:

 

日本的确提出了制造业回流的计划,不过是3月5日由一些经济顾问团给安倍提出的建议,当时日本疫情并不严重,欧美也不严重,唯独中国严重,导致日本几家车企因为无法在中国采购零配件而停产。

 

所以,日本经济顾问团认为,要鼓励部分零部件生产线迁回国内。后来,随着欧美和日本疫情的严重,日本五大车企在海外和国内的生产线都不得不停,却唯独中国在恢复生产。

 

这件事给大家最大的感悟是,应该多元化自己的生产线,不能只放一个篮子里,所以,大部分的日本制造业老板的看法是:

 

(来源:徐静波的微博)
 

 

其实,跟美国一样,日本早在很多年前就在组织部分产业链转移,尤其是2012年中日两国因为钓鱼岛问题出现摩擦,让日本企业意识到产业链依赖的严重性,但这种转移,更多的是不再把新投资放在国内,而是放到东南亚。

 

04

 

再说回中国和产业链本身的系统性,中国之所以成为制造业大国,一开始是因为政策和人口红利,后来是产业配套,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都在逐渐失去优势,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讨论十来年了,深圳还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了产业跃迁,这些年,本来就有不少产业因为人口红利,转移到东南亚。

 

但产业迁移,不只是政策和人口问题,否则,如果只是简单的考虑到用工成本和税收政策 那内陆其他省份老早就起来了。

 

正如调皮电商一位会员评价的:“好的经商环境,成熟的配套设施服务,友好的政商关系比明面上的成本更重要。”


 

所以,产业迁移,不是只是明面上的成本问题,暗地里的成本才是关键。“之前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但很多企业死掉或又回到内地,究其原因是上下游产业链还在内地,国外物流及行政等成本高于人工差价,还有国外工人素质`效率远不及国人,当然,政治问题也是因素。”调皮电商一位产业链人士评价说。

 

所以,产业链的复杂性不是谁号召一下,就能转移走的;也不是说转走就转走的,背后的市场考量,政治考量也很多;更不是一个阴谋论,感觉全世界都在跟中国作对,要干趴我们。

 

产业链就跟候鸟一样,会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而环境好的城市,引入顶级产业链,会快速崛起,比如合肥引入京东方,郑州引入富士康,相比较济南和石家庄,没有引入顶级产业链,相对而言,发展速度就降下来了。

 

经历这次疫情,关于口罩等医疗设备和产品,或许各国政府会出台相应政策回迁部分产能,但是,全部迁移不太现实;其他产业链,不会生硬搬迁。

 

再举个小例子,这两天,特斯拉又火了,因为他们推出了国产长续航版(668公里)的价格才33.9万起,赢得了大批用户下单,如果不是中国工厂给力,在美国疫情导致美国工厂停工的情况下,特斯拉将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无论特朗普给特斯拉多少搬迁费,估计特斯拉也不会搬。

 

05

 

当然,前提是,我国还能保持优秀的政商环境,如果出点什么事就抵制某国商品,或者用制造业来威胁他国的商品供应,又或者不断滋生民粹声音敌视他国政府和人民,这些国家的企业又不是傻子,为什么要在一个敌视自己的环境下工作?就算别的国家再不稳定,也比敌视自己安全吧?

 

疫情在掀起各国民族主义高潮的同时,也让跨国企业更清楚的看到了产业链多元化的好处,各国不是争先恐后的要搬迁走,而是要更成熟的看待产业链布局,多方分散风险。

 

如果我们国家的风险更低,环境更友好,人民更开放而睿智(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各种妖魔鬼怪到处疯狂),这些产业链是不可能搬走的,他们或许不加大投资,或许转移部分生产线,但全面的搬迁产业链,概率太低太低了。

 

中国大部分行业的制造人又不是吃素的,在很多个行业,他们其实都在给国外的品牌提供解决方案,我们早就不是四十年前那种来料加工型的制造业了,好歹也在多个领域沉淀了领先的制造水平和研发能力。

 

所以,美日产业链迁移这事,其实是在当前疫情导致中国国际环境恶化的敏感时刻放大的声音,虽然不是刻意炒作,但在敏感时刻,小事也会变成大事,大事会变成战事,一切都在于我们的民族智慧和政府智慧要如何处置:

 

如果能妥善处置,外国产业链看在钱的份上,自然也乐于斡旋自己国家的政府意志;如果还让民粹声音占据主流,中间派不敢说话,右派小声嘀咕,那在外国产业链人士看来,中国的经商环境就太恶化了,对他们太不友好了,赚钱的风险就太大了,到时候不想搬,也得搬了。

 

所以,产业链到底要不要从中国搬走,声音很杂;但是,能不能让外资产业链搬走,其实,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转载自公众号:调皮电商 作者:冯华魁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更多互联网行业动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我要啦统计”(微信ID:Analysis_51la)

美国日本要把在中国的产业链转回国内?别慌,搞清楚状况再说话

来源:调皮电商 作者:冯华魁
2020年04月14日 19:35

文/冯华魁

 

01

 

最近,美国和日本要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回国的消息满天飞,搞得人心惶惶,原因是,4月10日,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在一次采访中说,美国应该为从中国返美的公司支付100%的搬家费:

 

 

与此同时,还有日本也公布了22亿美元(贷款)扶持在华日企搬迁回国内:

 

 

看起来,美日两国好像联手做局一样要把在华产业链转移回国,逆全球化的声浪看起来越来越响亮,也搞得很多国人惊慌失措,预测中国一大波事业浪潮将至。

 

02

 

这消息猛一听,的确还挺吓人,但是,最近被生猛的新闻吓多了,反而学会了先稳定自己的情绪,然后查看新闻源头,分析消息的特点和属性,情况似乎不像传说的那么夸张。

 

比如美国迁移产业链这事,说这话的人是白宫经济顾问,不是美国总统,也不是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什么决议。

 

从单一个人官员的言论到最后形成政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甚至,从一开始,就走不下去。

 

当然,美国政府通过一个官员对外放消息,试探社会反响和各种利益攸关者的反应,在美国也是常态,《纸牌屋》里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但通常会一唱一和,而且,最后私下勾兑之后,往往不了了之。

 

从库德洛的发言来看,美国鼓励制造业回流这事,当然是有,川普还没上台,就号召这么做,去年就号召了好几拨:

 

 

但是,如果说,因为疫情,就加快了制造业的回流,还提出100%的费用补偿,怎么着都不是那么靠谱,美国纳税人的钱,为什么要补贴个别的海外企业?在美国这样一个纳税人权力至上的国家,花这些钱恐怕很难通过国会表决。

 

更何况,美国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都比较放任自由,怎么可能会为了企业回流采取这种措施?

 

企业回流是一个市场行为,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很多,且不论美国劳动力的问题,中国造中国销,才是符合最符合市场行为的,美国政府要打破强行这种市场行为,要付出的成本何止搬家费?

 

所以,在美国国内生产环境成熟以前(这句话很关键),制造业回流还只是口号鼓励,真金白银的去支持,道阻且长。


 

那日本为什么就提出了22亿美元的支持计划呢?

 

03

 

关于日本鼓励制造业回流的事情,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写了一篇比较全面的文章,大概的意思是:

 

日本的确提出了制造业回流的计划,不过是3月5日由一些经济顾问团给安倍提出的建议,当时日本疫情并不严重,欧美也不严重,唯独中国严重,导致日本几家车企因为无法在中国采购零配件而停产。

 

所以,日本经济顾问团认为,要鼓励部分零部件生产线迁回国内。后来,随着欧美和日本疫情的严重,日本五大车企在海外和国内的生产线都不得不停,却唯独中国在恢复生产。

 

这件事给大家最大的感悟是,应该多元化自己的生产线,不能只放一个篮子里,所以,大部分的日本制造业老板的看法是:

 

(来源:徐静波的微博)
 

 

其实,跟美国一样,日本早在很多年前就在组织部分产业链转移,尤其是2012年中日两国因为钓鱼岛问题出现摩擦,让日本企业意识到产业链依赖的严重性,但这种转移,更多的是不再把新投资放在国内,而是放到东南亚。

 

04

 

再说回中国和产业链本身的系统性,中国之所以成为制造业大国,一开始是因为政策和人口红利,后来是产业配套,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都在逐渐失去优势,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讨论十来年了,深圳还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了产业跃迁,这些年,本来就有不少产业因为人口红利,转移到东南亚。

 

但产业迁移,不只是政策和人口问题,否则,如果只是简单的考虑到用工成本和税收政策 那内陆其他省份老早就起来了。

 

正如调皮电商一位会员评价的:“好的经商环境,成熟的配套设施服务,友好的政商关系比明面上的成本更重要。”


 

所以,产业迁移,不是只是明面上的成本问题,暗地里的成本才是关键。“之前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但很多企业死掉或又回到内地,究其原因是上下游产业链还在内地,国外物流及行政等成本高于人工差价,还有国外工人素质`效率远不及国人,当然,政治问题也是因素。”调皮电商一位产业链人士评价说。

 

所以,产业链的复杂性不是谁号召一下,就能转移走的;也不是说转走就转走的,背后的市场考量,政治考量也很多;更不是一个阴谋论,感觉全世界都在跟中国作对,要干趴我们。

 

产业链就跟候鸟一样,会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而环境好的城市,引入顶级产业链,会快速崛起,比如合肥引入京东方,郑州引入富士康,相比较济南和石家庄,没有引入顶级产业链,相对而言,发展速度就降下来了。

 

经历这次疫情,关于口罩等医疗设备和产品,或许各国政府会出台相应政策回迁部分产能,但是,全部迁移不太现实;其他产业链,不会生硬搬迁。

 

再举个小例子,这两天,特斯拉又火了,因为他们推出了国产长续航版(668公里)的价格才33.9万起,赢得了大批用户下单,如果不是中国工厂给力,在美国疫情导致美国工厂停工的情况下,特斯拉将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无论特朗普给特斯拉多少搬迁费,估计特斯拉也不会搬。

 

05

 

当然,前提是,我国还能保持优秀的政商环境,如果出点什么事就抵制某国商品,或者用制造业来威胁他国的商品供应,又或者不断滋生民粹声音敌视他国政府和人民,这些国家的企业又不是傻子,为什么要在一个敌视自己的环境下工作?就算别的国家再不稳定,也比敌视自己安全吧?

 

疫情在掀起各国民族主义高潮的同时,也让跨国企业更清楚的看到了产业链多元化的好处,各国不是争先恐后的要搬迁走,而是要更成熟的看待产业链布局,多方分散风险。

 

如果我们国家的风险更低,环境更友好,人民更开放而睿智(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各种妖魔鬼怪到处疯狂),这些产业链是不可能搬走的,他们或许不加大投资,或许转移部分生产线,但全面的搬迁产业链,概率太低太低了。

 

中国大部分行业的制造人又不是吃素的,在很多个行业,他们其实都在给国外的品牌提供解决方案,我们早就不是四十年前那种来料加工型的制造业了,好歹也在多个领域沉淀了领先的制造水平和研发能力。

 

所以,美日产业链迁移这事,其实是在当前疫情导致中国国际环境恶化的敏感时刻放大的声音,虽然不是刻意炒作,但在敏感时刻,小事也会变成大事,大事会变成战事,一切都在于我们的民族智慧和政府智慧要如何处置:

 

如果能妥善处置,外国产业链看在钱的份上,自然也乐于斡旋自己国家的政府意志;如果还让民粹声音占据主流,中间派不敢说话,右派小声嘀咕,那在外国产业链人士看来,中国的经商环境就太恶化了,对他们太不友好了,赚钱的风险就太大了,到时候不想搬,也得搬了。

 

所以,产业链到底要不要从中国搬走,声音很杂;但是,能不能让外资产业链搬走,其实,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转载自公众号:调皮电商 作者:冯华魁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更多互联网行业动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我要啦统计”(微信ID:Analysis_51la)

51LA网站统计V6

51LA与500位站长联合打造全新一代网站统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