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 95 后团队搞了个新社交产品,这次是真「不要脸」!

2020年12月17日 12:06 来源:唐韧 作者:唐韧

腾讯最近又出了一款新的社交产品,名叫「HOOD」。产品主打陌生人社交,定位新生代注重穿搭的年轻潮人。

如果不仔细看,你可能很难发现这款产品是腾讯出的,略微低调。产品是 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下面一个小团队开发的。

正好我有个朋友在这个团队,所以也从她那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也搞了个内测版试用了一下。

团队清一色的 95 后,以小姐姐为主,其中最小的实习生 99 年的,整个团队十来人的规模。

一个小团队,一群年轻人,一起做了一款「不要脸」的产品。

这是「HOOD」的产品首页,乍一看,你会觉得似曾相识。在产品形态上和一些图片社交产品比较类似,比如「探探」。

图片

实际上,它的产品使用逻辑和「探探」确实类似,同样采用左滑右滑的方式来表达感兴趣和不感兴趣。

不同的是,「HOOD」上所有的照片都是不露脸的,这既是他们的定位,也是通过产品功能来控制的。

所以,「HOOD」的准确定位是一款面向新生代潮人并基于穿搭分享的陌生人社交产品。

正因为「不要脸」,所以你的注意力才能够放在穿搭上。

当他们负责运营的同学跟我表达这个想法时,起初我还有点难以理解,可当我实际体验产品后,这种感觉是真的有。

因为用户上传照片时都需要经过「遮脸」操作,所以所有的图片都是看不到脸的。

因为「不要脸」,所以穿搭的细节就被放大了,这是一种对细节体验的挖掘。

可能像我一样没那么潮的人很难理解「穿搭文化」,但她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她说,穿搭在年轻人群中越来越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重点,甚至变成了新生代的一种社交货币。

此外,围绕着穿搭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社交圈层,年轻用户会通过穿什么衣服以及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来判断别人和自己是不是同一个圈子的人。

穿搭,新生代,社交货币。

确实,如果你不是这个圈子的人,是很难理解圈子文化以及大家的价值追求的。

为了融入这个圈子体验产品,我也注册了一个账号开始伪装潜水。

你们看我的个人主页,是不是略微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屏住呼吸,别笑!

前面提到了,除了产品定位是「不要脸」,他们在产品功能上也做了「不要脸」的设计。

具体流程上,通过 emoji 表情或者一些自带涂鸦可以对上传的照片进行遮脸。

当你上传照片时,系统会通过人脸识别来判断你是否露脸了。

如果你「要脸」了,产品会给你一个提示并且自动给你分配一个挡脸的贴纸。如果你不喜欢,还可以换成别的。

除了这个特别的定位和产品规则,作为一款社交产品,其核心还是离不开社交。

因为主打陌生人社交,而且是基于潮流穿搭的陌生人社交,穿搭自然是核心主题。

所以,社交行为的发生也是基于穿搭展开的。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小功能,取名叫「HOO一下」。

当你点击对方主页右下角的黄色爱心时,会打开当前照片的大图,点击照片任意位置就可以向对方发起留言。实际上,就是基于对方的穿搭给对方打个招呼。

在产品上,他们对打招呼的内容也做了引导。比如对方穿搭的配色、饰品、发型、衣服等。

通过定位延伸到了社交动作,这种基于主题的社交破冰能很好的聚集同类人,完成社交冷启动。

说实话,在上面看照片有点像参加假面舞会的感觉。

参加过假面舞会的人一定知道,因为看不到脸,所以只能以看装束以及口头交流为主,碰上神聊不错的人,可以揭开面纱深度交流。

所以他们产品的 slogan 叫「品味相投才来电」。从某种程度上说,「HOOD」是在复刻这一细分现实场景。

不看颜值、展示穿搭、寻找同好、扩列交友,「HOOD」的产品路线跟其他陌生人社交都有点不一样。

这种设计,其实也是对用户进行了某种筛选。准确说,是拒绝了一批用户,反而提升了用户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产品的用户,我化身「R 先生」在产品里找了个用户聊了下。

因为同样的场景在小红书里也可以完成,基于这个问题我也问了问这个小姐姐。

她说,小红书用来种草,这个产品用来社交。

所以,「HOOD」的本质是社交,不看脸的潮流穿搭是产品切入点,也是聚集和号召用户的方式,是一种符号。

前面说了,这款产品背后的团队来自腾讯,团队很小,一个产品、一个设计、一个运营、几个技术,而且清一色 95 后。

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但对做产品也是有自己的一套。

我朋友在里面负责产品运营,他们内部把产品经理叫做产品策划,在策划初期,其实并不是立马着手开发产品,而是做 MVP 的 demo 实验。

产品的 idea 来自他们团队内部的一次脑暴,当时只是单纯觉得穿搭正在年轻人中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和一种新的社交货币。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团队成员也都是比较喜欢潮流文化的人。

为此,他们做过一系列的提前测试和需求调研,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实验了各种主题,最终确认以遮脸穿搭匹配的方式为产品主题。

有了这个定位和切入点后,他们才申请立项并争取资源来开发这款产品。

现在产品上线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基本的社交闭环已经跑通。同时也开始引入了更多的技术、数据分析、策略推荐等职能,团队也实现了增长,但整体还是在 20 人以内。

可能有人会好奇,一个内部小团队在没有集团资源支持的情况下,是如何完成冷启动的。

我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好奇,所以特意问了下我那个朋友,也得到了一些反馈。

因为资源有限,所以一开始用了很多取巧的方法,包括找了非常多潮牌微商、买手店以及去开放平台上邀请用户。

潮流文化和穿搭这个圈子相对有一定封闭性的,很少有「单机玩家」,一个用户身后往往是一个小圈子的人,所以找到单点就能牵出线。

尽管一开始用户基数不大,但他们非常重视和用户的直接互动,并通过微信群做用户运营。所以,也得到了很多用户的积极反馈和认可。

另外,初期做了几个在这个圈子里相对有质感的活动,活动奖励尽管量少,但都是圈内高度认可的单品,通过这种方式吸引用户。

通过这些方式,带起了用户的自发传播,口碑自发几乎占到整体新增的 50%。

说实话,我挺佩服他们的。

一个小团队,在大厂做创新产品,能有方法、有机会、有魄力自下而上去推动这款产品的落地。

现在的年轻人,让我感受到了一股热烈的后浪。

最后,我问了下「HOOD」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小姐姐的回答让我着实觉得自己有点 out 了。

她说,「HOOD」是经常在说唱歌曲里可以听到的词汇,一般用来指代自己的城市或兄弟,也是「Neighborhood」的简称。

在嘻哈语境里,它有更加丰富和深层次的涵义,代表了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和朋友,承载了人们的生活、奋斗和喜怒哀乐。

最初,他们的想法是找一个又酷又社交的名字。早期内测时,还取过一个中文名叫「静电」,但是「电」元素在设计上会对品牌语言有一定局限性。

经过用户调研和投票,发现英文名在意思传达上可能不如中文,但是普遍反应很酷,这种质感比较符合他们的产品定位,所以后来干脆取名叫「HOOD」。

最初,当我第一次看到「HOOD」时想到的是「兜帽」,因为也有遮蔽的功能,所以这么认为了。

看来,是草率了。

在这个后浪席卷而来的时代,用户代际在发生变化、产品在发生变化、人群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有些我们看不懂或者不看好的东西,或许正酝酿着潜在的生命力。

对于「HOOD」来说,他们可能很难成为一个大众产品,但对于年轻小众人群的俘获,也能让他们以此切入陌生人社交的赛道,未来或许有更多的想象力。

如果能成,他们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品牌聚集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商业化的空间。

但是,我也得泼一盆冷水。

这种产品的壁垒不在创意和功能设计,而是对于用户和内容的运营以及社区氛围的建设。

如果运营不当,很可能成为一个遮脸但不遮羞的聚集地,产品的生命力也会逐渐消失。

而且潮流穿搭是一个小众领域,在其他现有产品中也有体现,如果竞品基于已有势能发力,对于「HOOD」的生存空间就会极大的挤压。

社区氛围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完整用户认知、社区调性、内容建设的积累,不是三两天的事。

所以,摆在「HOOD」团队面前的挑战还是挺大的。

不管怎么说,还是给这个年轻的团队点个赞。成与不成,至少他们踏出了自己产品路上的第一步探索。

对于 95 后的他们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机会也很多。真是应了那句话,年轻就是资本,年轻不怕犯错。

祝福他们。

作者:唐韧  来源:唐韧公众号(ID:RyanTang007)  个人微信:ryantangv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更多互联网行业动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我要啦统计”(微信ID:Analysis_51la)

腾讯 95 后团队搞了个新社交产品,这次是真「不要脸」!

来源:唐韧 作者:唐韧
2020年12月17日 12:06

腾讯最近又出了一款新的社交产品,名叫「HOOD」。产品主打陌生人社交,定位新生代注重穿搭的年轻潮人。

如果不仔细看,你可能很难发现这款产品是腾讯出的,略微低调。产品是 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下面一个小团队开发的。

正好我有个朋友在这个团队,所以也从她那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也搞了个内测版试用了一下。

团队清一色的 95 后,以小姐姐为主,其中最小的实习生 99 年的,整个团队十来人的规模。

一个小团队,一群年轻人,一起做了一款「不要脸」的产品。

这是「HOOD」的产品首页,乍一看,你会觉得似曾相识。在产品形态上和一些图片社交产品比较类似,比如「探探」。

图片

实际上,它的产品使用逻辑和「探探」确实类似,同样采用左滑右滑的方式来表达感兴趣和不感兴趣。

不同的是,「HOOD」上所有的照片都是不露脸的,这既是他们的定位,也是通过产品功能来控制的。

所以,「HOOD」的准确定位是一款面向新生代潮人并基于穿搭分享的陌生人社交产品。

正因为「不要脸」,所以你的注意力才能够放在穿搭上。

当他们负责运营的同学跟我表达这个想法时,起初我还有点难以理解,可当我实际体验产品后,这种感觉是真的有。

因为用户上传照片时都需要经过「遮脸」操作,所以所有的图片都是看不到脸的。

因为「不要脸」,所以穿搭的细节就被放大了,这是一种对细节体验的挖掘。

可能像我一样没那么潮的人很难理解「穿搭文化」,但她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她说,穿搭在年轻人群中越来越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重点,甚至变成了新生代的一种社交货币。

此外,围绕着穿搭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社交圈层,年轻用户会通过穿什么衣服以及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来判断别人和自己是不是同一个圈子的人。

穿搭,新生代,社交货币。

确实,如果你不是这个圈子的人,是很难理解圈子文化以及大家的价值追求的。

为了融入这个圈子体验产品,我也注册了一个账号开始伪装潜水。

你们看我的个人主页,是不是略微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屏住呼吸,别笑!

前面提到了,除了产品定位是「不要脸」,他们在产品功能上也做了「不要脸」的设计。

具体流程上,通过 emoji 表情或者一些自带涂鸦可以对上传的照片进行遮脸。

当你上传照片时,系统会通过人脸识别来判断你是否露脸了。

如果你「要脸」了,产品会给你一个提示并且自动给你分配一个挡脸的贴纸。如果你不喜欢,还可以换成别的。

除了这个特别的定位和产品规则,作为一款社交产品,其核心还是离不开社交。

因为主打陌生人社交,而且是基于潮流穿搭的陌生人社交,穿搭自然是核心主题。

所以,社交行为的发生也是基于穿搭展开的。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小功能,取名叫「HOO一下」。

当你点击对方主页右下角的黄色爱心时,会打开当前照片的大图,点击照片任意位置就可以向对方发起留言。实际上,就是基于对方的穿搭给对方打个招呼。

在产品上,他们对打招呼的内容也做了引导。比如对方穿搭的配色、饰品、发型、衣服等。

通过定位延伸到了社交动作,这种基于主题的社交破冰能很好的聚集同类人,完成社交冷启动。

说实话,在上面看照片有点像参加假面舞会的感觉。

参加过假面舞会的人一定知道,因为看不到脸,所以只能以看装束以及口头交流为主,碰上神聊不错的人,可以揭开面纱深度交流。

所以他们产品的 slogan 叫「品味相投才来电」。从某种程度上说,「HOOD」是在复刻这一细分现实场景。

不看颜值、展示穿搭、寻找同好、扩列交友,「HOOD」的产品路线跟其他陌生人社交都有点不一样。

这种设计,其实也是对用户进行了某种筛选。准确说,是拒绝了一批用户,反而提升了用户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产品的用户,我化身「R 先生」在产品里找了个用户聊了下。

因为同样的场景在小红书里也可以完成,基于这个问题我也问了问这个小姐姐。

她说,小红书用来种草,这个产品用来社交。

所以,「HOOD」的本质是社交,不看脸的潮流穿搭是产品切入点,也是聚集和号召用户的方式,是一种符号。

前面说了,这款产品背后的团队来自腾讯,团队很小,一个产品、一个设计、一个运营、几个技术,而且清一色 95 后。

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但对做产品也是有自己的一套。

我朋友在里面负责产品运营,他们内部把产品经理叫做产品策划,在策划初期,其实并不是立马着手开发产品,而是做 MVP 的 demo 实验。

产品的 idea 来自他们团队内部的一次脑暴,当时只是单纯觉得穿搭正在年轻人中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和一种新的社交货币。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团队成员也都是比较喜欢潮流文化的人。

为此,他们做过一系列的提前测试和需求调研,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实验了各种主题,最终确认以遮脸穿搭匹配的方式为产品主题。

有了这个定位和切入点后,他们才申请立项并争取资源来开发这款产品。

现在产品上线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基本的社交闭环已经跑通。同时也开始引入了更多的技术、数据分析、策略推荐等职能,团队也实现了增长,但整体还是在 20 人以内。

可能有人会好奇,一个内部小团队在没有集团资源支持的情况下,是如何完成冷启动的。

我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好奇,所以特意问了下我那个朋友,也得到了一些反馈。

因为资源有限,所以一开始用了很多取巧的方法,包括找了非常多潮牌微商、买手店以及去开放平台上邀请用户。

潮流文化和穿搭这个圈子相对有一定封闭性的,很少有「单机玩家」,一个用户身后往往是一个小圈子的人,所以找到单点就能牵出线。

尽管一开始用户基数不大,但他们非常重视和用户的直接互动,并通过微信群做用户运营。所以,也得到了很多用户的积极反馈和认可。

另外,初期做了几个在这个圈子里相对有质感的活动,活动奖励尽管量少,但都是圈内高度认可的单品,通过这种方式吸引用户。

通过这些方式,带起了用户的自发传播,口碑自发几乎占到整体新增的 50%。

说实话,我挺佩服他们的。

一个小团队,在大厂做创新产品,能有方法、有机会、有魄力自下而上去推动这款产品的落地。

现在的年轻人,让我感受到了一股热烈的后浪。

最后,我问了下「HOOD」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小姐姐的回答让我着实觉得自己有点 out 了。

她说,「HOOD」是经常在说唱歌曲里可以听到的词汇,一般用来指代自己的城市或兄弟,也是「Neighborhood」的简称。

在嘻哈语境里,它有更加丰富和深层次的涵义,代表了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和朋友,承载了人们的生活、奋斗和喜怒哀乐。

最初,他们的想法是找一个又酷又社交的名字。早期内测时,还取过一个中文名叫「静电」,但是「电」元素在设计上会对品牌语言有一定局限性。

经过用户调研和投票,发现英文名在意思传达上可能不如中文,但是普遍反应很酷,这种质感比较符合他们的产品定位,所以后来干脆取名叫「HOOD」。

最初,当我第一次看到「HOOD」时想到的是「兜帽」,因为也有遮蔽的功能,所以这么认为了。

看来,是草率了。

在这个后浪席卷而来的时代,用户代际在发生变化、产品在发生变化、人群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有些我们看不懂或者不看好的东西,或许正酝酿着潜在的生命力。

对于「HOOD」来说,他们可能很难成为一个大众产品,但对于年轻小众人群的俘获,也能让他们以此切入陌生人社交的赛道,未来或许有更多的想象力。

如果能成,他们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品牌聚集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商业化的空间。

但是,我也得泼一盆冷水。

这种产品的壁垒不在创意和功能设计,而是对于用户和内容的运营以及社区氛围的建设。

如果运营不当,很可能成为一个遮脸但不遮羞的聚集地,产品的生命力也会逐渐消失。

而且潮流穿搭是一个小众领域,在其他现有产品中也有体现,如果竞品基于已有势能发力,对于「HOOD」的生存空间就会极大的挤压。

社区氛围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完整用户认知、社区调性、内容建设的积累,不是三两天的事。

所以,摆在「HOOD」团队面前的挑战还是挺大的。

不管怎么说,还是给这个年轻的团队点个赞。成与不成,至少他们踏出了自己产品路上的第一步探索。

对于 95 后的他们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机会也很多。真是应了那句话,年轻就是资本,年轻不怕犯错。

祝福他们。

作者:唐韧  来源:唐韧公众号(ID:RyanTang007)  个人微信:ryantangv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更多互联网行业动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我要啦统计”(微信ID:Analysis_51la)

51LA网站统计V6

51LA与500位站长联合打造全新一代网站统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