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利用微信社群营销保持业绩持续增长?

2020年04月26日 10:57 来源:1点社群 作者:点哥

2020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开启线上营销模式,如今疫情得以控制后期的营销方式该如何进行延续呢?
目前的营销状态来看,疫情期间当前线上促销力度远大于线下,春季库存大多以秒杀、甩卖等形式抛向各渠道社群,这种策略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加销售额、减轻企业运营压力。疫情过后该如何将营销方式进行延续呢?社群营销方式是否如何帮助企业更好进行营销的延续?

 

企业大规模组织社群营销的难点

企业从线上打造一个高效运转的社群体系,看似简单人多资源多,但是背后也隐藏了众多社群运营会遇到的问题:

  • 从0开始做社群运营,没有完整的运营体系;
  • 企业的营销模式、工具、内容创作能力还不够完善;
  • 如何社群定位、如何选品、如何构建社群模型、如何引流没有解决办法;
  • 社群活跃度如何提高、促进销售转化等等问题。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转到社群上来,疫情将社群运营推上风口,加速了企业入局社群营销的步伐。需要将以上问题逐个解决,还得建立具有全局观的社群营销策略。
 

 

 

社群营销的3个主流场景

企业在开展社群营销时,针对获客、活跃、留存、成交、裂变这一增长循环,形成一套基于用户运维的核心策略,展开商品、活动、内容、数据等方面的布局,这里有3个主流场景:
 

1. 策划场景

包括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商品运营三大分类。从用户管理、活动策划、商品等组织内的不同角色的角度,规划不同的角色对应的业务能力。

比如,用户运营人员如何对用户进行分类、标签化、用户需求分析,这些都是用户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业范围内的工作。

2. 构建场景

企业在推动社群运营,希望将社群运营营销最大化,还需要打造一个具备社群营销能力的团队。

1)搭建社群运营小组,规划完整的运营方案落地并实施。

2)推动社群运营策略,社群用户转化策略,产品资源调动策略,完全响应运营方案,并且在社群运营不断调整运营方向,优化社群运营方向。

3. 工具场景

社群运营不存在没用工具的支撑,无论是从社群引流获客到运营管维护都是需要工具支撑

导购需要工具和消费者交流、成交,社群里的会员数据需要留存和分层维护。

经营社群的“三步走”

企业社群面向客户,主要是通过社群管理人员的导购人和用户进行沟通,通过以下3种形式互动:

1.  好友:导购人设,信任加倍

企业给导购提供文案、产品图片等内容、高性价比的商品,帮助导购打造个人IP,让导购转变为“品牌代言人”,以好友的身份与用户贴切,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感,让社群运营转化效率更高。

  

(完美日记导购助理)

2. 社群:口碑传播,好物裂变

企业的社群运营大多数都是通过门店导购员进行添加,后续活动期间拉入进行进行用户运营。

社群运营者通过节日福利、经验分享、限定活动等话题激发群成员活跃度,并具有很强的带货能力。

3. 朋友圈:持续输出,深化印象

企业的社群运营对朋友圈的文案图片内容输出都是一致的,只要持续进行更新即可,在不打扰用户的情况下用内容吸引用户关注。

其他的渠道也是如此,可以将输出的内容进行同步。

 

 

企业社群营销后续方案
 

1.让线下多个门店尝试社群运营

疫情之下很多门店尝试了社群运营,还有部分未开始实施,后续的社群营销方案可以继续朝社群方向前进。

拓展其他门店进行社群运营,在此还需要考虑4个问题:

构建社群运营标准流程与核心业务抓手,统一培训运营人员,提升运营转化效率;

构建导购运营机制,保证一线导购员的运营执行水平;

社群运营增加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流程,保障客户的购物顺心体验;

构建社群用户分层模型,延长社群转化流量的用户生命周期,保障疫情结束后的长线经营;

社群运营工具与运营流程标准化的作用,在于提高社群运营的稳定和效率。

2. 完善消费者需求机制

品牌永远在寻求创新,而一切创新的源头都是来自于对消费者精准的需求。

倾听消费者声音,满足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重心。社会化平台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品牌跟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导购作为其中的连接点,让品牌从未像现在一样可以随时与消费者“面对面”。

当不同用户被分到线上各个微信社群中时,导购员可以根据不同社群中“人”的数据需求,进行日常运营,提升复购和留存。

以这两点为后续社群运营的方案,让疫情过后的社群运营得以持续发展!

疫情过后的社群运营也是企业发展一大主要的营销模式,如何留存线上用户以及做好后期的运营攻略也是需要短时间内需要考虑的,让社群运营不仅仅局限于疫情期间!

 

作者:点哥 
来源:1点社群(ID:yidianshequn) 
网站:www.1dianshequn.com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利用微信社群营销保持业绩持续增长?

来源:1点社群 作者:点哥
2020年04月26日 10:57

2020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开启线上营销模式,如今疫情得以控制后期的营销方式该如何进行延续呢?
目前的营销状态来看,疫情期间当前线上促销力度远大于线下,春季库存大多以秒杀、甩卖等形式抛向各渠道社群,这种策略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加销售额、减轻企业运营压力。疫情过后该如何将营销方式进行延续呢?社群营销方式是否如何帮助企业更好进行营销的延续?

 

企业大规模组织社群营销的难点

企业从线上打造一个高效运转的社群体系,看似简单人多资源多,但是背后也隐藏了众多社群运营会遇到的问题:

  • 从0开始做社群运营,没有完整的运营体系;
  • 企业的营销模式、工具、内容创作能力还不够完善;
  • 如何社群定位、如何选品、如何构建社群模型、如何引流没有解决办法;
  • 社群活跃度如何提高、促进销售转化等等问题。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转到社群上来,疫情将社群运营推上风口,加速了企业入局社群营销的步伐。需要将以上问题逐个解决,还得建立具有全局观的社群营销策略。
 

 

 

社群营销的3个主流场景

企业在开展社群营销时,针对获客、活跃、留存、成交、裂变这一增长循环,形成一套基于用户运维的核心策略,展开商品、活动、内容、数据等方面的布局,这里有3个主流场景:
 

1. 策划场景

包括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商品运营三大分类。从用户管理、活动策划、商品等组织内的不同角色的角度,规划不同的角色对应的业务能力。

比如,用户运营人员如何对用户进行分类、标签化、用户需求分析,这些都是用户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业范围内的工作。

2. 构建场景

企业在推动社群运营,希望将社群运营营销最大化,还需要打造一个具备社群营销能力的团队。

1)搭建社群运营小组,规划完整的运营方案落地并实施。

2)推动社群运营策略,社群用户转化策略,产品资源调动策略,完全响应运营方案,并且在社群运营不断调整运营方向,优化社群运营方向。

3. 工具场景

社群运营不存在没用工具的支撑,无论是从社群引流获客到运营管维护都是需要工具支撑

导购需要工具和消费者交流、成交,社群里的会员数据需要留存和分层维护。

经营社群的“三步走”

企业社群面向客户,主要是通过社群管理人员的导购人和用户进行沟通,通过以下3种形式互动:

1.  好友:导购人设,信任加倍

企业给导购提供文案、产品图片等内容、高性价比的商品,帮助导购打造个人IP,让导购转变为“品牌代言人”,以好友的身份与用户贴切,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感,让社群运营转化效率更高。

  

(完美日记导购助理)

2. 社群:口碑传播,好物裂变

企业的社群运营大多数都是通过门店导购员进行添加,后续活动期间拉入进行进行用户运营。

社群运营者通过节日福利、经验分享、限定活动等话题激发群成员活跃度,并具有很强的带货能力。

3. 朋友圈:持续输出,深化印象

企业的社群运营对朋友圈的文案图片内容输出都是一致的,只要持续进行更新即可,在不打扰用户的情况下用内容吸引用户关注。

其他的渠道也是如此,可以将输出的内容进行同步。

 

 

企业社群营销后续方案
 

1.让线下多个门店尝试社群运营

疫情之下很多门店尝试了社群运营,还有部分未开始实施,后续的社群营销方案可以继续朝社群方向前进。

拓展其他门店进行社群运营,在此还需要考虑4个问题:

构建社群运营标准流程与核心业务抓手,统一培训运营人员,提升运营转化效率;

构建导购运营机制,保证一线导购员的运营执行水平;

社群运营增加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流程,保障客户的购物顺心体验;

构建社群用户分层模型,延长社群转化流量的用户生命周期,保障疫情结束后的长线经营;

社群运营工具与运营流程标准化的作用,在于提高社群运营的稳定和效率。

2. 完善消费者需求机制

品牌永远在寻求创新,而一切创新的源头都是来自于对消费者精准的需求。

倾听消费者声音,满足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重心。社会化平台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品牌跟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导购作为其中的连接点,让品牌从未像现在一样可以随时与消费者“面对面”。

当不同用户被分到线上各个微信社群中时,导购员可以根据不同社群中“人”的数据需求,进行日常运营,提升复购和留存。

以这两点为后续社群运营的方案,让疫情过后的社群运营得以持续发展!

疫情过后的社群运营也是企业发展一大主要的营销模式,如何留存线上用户以及做好后期的运营攻略也是需要短时间内需要考虑的,让社群运营不仅仅局限于疫情期间!

 

作者:点哥 
来源:1点社群(ID:yidianshequn) 
网站:www.1dianshequn.com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