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你的微信群沦为广告群,激活社群只需3个步骤!

2020年04月17日 17:24 来源:1点社群 作者:点哥

今年的疫情爆发,很多实体经济被迫转到线上运营,以前在骂的“微商”一时间也成了炙手可热的行业。一时间微信群的建设数不胜数,不过热血期间微信群建立容易运营难,要么用户不精准拉进群活跃不超过7天,要么过于活跃每天消息999+,完全没时间一条条去看。

所以,社群的两个极端状态都有用户不喜欢,此话怎讲呢?

社群过于冷清

从功能设置来看,当群内出现新消息,微信群的位置才会存在列表前段才会被用户看到;从用户角度来看,群内有人讨论我才会参与进去查看;一个冰冷的群常年不出现在我的微信列表中,某一天突然出现我可能会选择退群,没人会喜欢一个冷清的群。

 社群过于热闹

打开聊天列表信息就是999+的群很多人也并不感兴趣,若不是一直在群内聊天,总会有一种参与不进去的感觉。消息过于繁杂没有有价值的信息,用户还会产生退群的想法。把握社群活跃度也是一个大工程,掌控活跃度激发有价值内容输出,还需要从这三点考虑:发言的人是谁,用户为什么发言,发言用户说的是什么内容。
1.找到愿意发言的人
 

想找到愿意发言的用户,先得对社群用户做一个用户分层,不然很难找到愿意发言的人,以下是我做的一个用户与社群内容划分的关系图。

 

(1)愿意发言的人更多在活跃用户,也就是KOL和活跃用户


 

每个行业都遵守着“二八定律”,少数人才会提供且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剩下的大部分人处于一个潜水且观看不出声的状态。
提升群活跃度在于维护好这20%活跃的社群用户——KOL用户和活跃用户。通过kol用户的带动也能将不活跃的用户进行部分转化。

(2)如何找到群内20%的活跃用户?

盲目的寻找方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我们需要对照用户行为进行寻找:主动分享观点干货、讨论并赞同他人观点,找到这两类人群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
对于KOL用户:可以聊一下他的工作,对什么话题、内容感兴趣,平时也可以点赞和评论他的朋友圈。维系感情的目的还是,让他们多生产内容,比如参与话题讨论、邀约做分享等。
对于活跃用户,可以聊一下他的工作生活,聊一下对群内运营的建议,平时也可以点赞和评论他的朋友圈。关键时刻可以让他们帮忙活跃气氛,多在群里提问,关键时刻前可以提前告知他们。

(3)安排水军,提升活跃度


 

初建的群没有活跃的用户是正常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得找“托”也就是我们说的水军。

布置水军,一方面是提前做好风险控制。社群是由一群陌生人组成的,总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很多社群的成员动机不纯,加入社群就是为了引流,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社群走向,那么社群就会其他人主导。在群众讨论中总会有些言语不方便自己说,那么充当水军的群成员就可以站出表达,另一方面是避免冷场,万一你在群里发了一些通知,大家都不回复你,就很尴尬,这时候水军首先冲出来,就能引导从众效应。
2.用户为什么发言
 

找到了愿意发言的用户,那如何激发他们来发言,为群里产生活跃度呢?

第一件事,想清楚用户的需求

想让别人做一些我们期待的动作,那么我们要想清楚,这些创造和认可内容对用户都有什么需求?

 

(1)对于创造内容和话题的KOL

 

从精神层面出发:人都是喜欢被人崇拜,当自己分享的观点或者案例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然很开心,那么下次当获取有价值的内容自然而然也会进行分享,在精神层面上,群管理人员可以多满足其优越感和成就感,多捧场、多给反馈。

同时,也要注意两件事:

一是创造内容的用户不宜过多,一山不容二虎,段位相似的人多了,优越感就逐渐消失了。

二是我们需要捧创造内容的用户,但不宜捧太高,一旦太高就容易主导社群的走向,万一哪天带走群用户,你也只能欲哭无泪。

从实际需求出发:这类用户是希望借由一个平台来曝光自己,扩大知名度。

比如运营行业的社群,很多人喜欢分享观点、案例,其实希望让更多同行认识他们,吸引添加自己微信,后期推荐自己的产品。对于这类人群,那我们可以邀请他们来群里做分享,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达到自己的社群运营目的。

(2)认可内容的用户需求

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他们加群的目的很清晰,希望通过社群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并且链接群内大佬,那我就可以通过一些条件激发他们发言:

  • 多在群内提供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 有人提问尽可能快的安排人解答
  • 多弄话题讨论,让大佬们现身
  • 第二件事,提供合适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明白社群的组成——人,产品,内容
人是指用户与群主,产品指的是要变现的产品(付费训练营的产品是课程+服务),内容是我们为了做好用户粘性,给用户提供的知识价值,比如早报、文章、分享、话题讨论等。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道理我都知道,那在社群该提供哪些内容呢?社群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专业内容:输出干货内容,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才能留存用户。合作内容:很多社群会邀请一些厉害学员分享,这个就属于合作内容。主线内容:需要全员一起产出,这个就类似于付费训练营里的作业,每个人都要写。活动内容:这个很好理解,就是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这是唤醒沉默用户的一个很好方式。意外内容:每个用户都有可能会输出。比如,有人会突然提出某个话题,引爆整个社群。


 

掌握了这个内容框架,可能还有人会问,那这么多内容群里要全部提供吗?并不是这样,而是根据群的阶段进行内容的输出。

 

社群前期:还属于获取用户信任的阶段,用户好奇心和积极性较强。想要留住用户,就要拿出优质内容,所以要以专业内容为主。其次是合作内容和主线内容来丰富内容体系,最后意外内容可以作为传播素材。
社群中期:用户已经在群里学了很多专业内容,这时用户的需求是价值感,怎么体现自己学了有进度,所以我们安排主线内容占比重一点。其次专业内容也很重要,需要提供指导。活动内容是避免用户产生腻烦心理,弄点有趣好玩的东西出来。然后是合作内容和意外内容。
社群后期:需要体现用户的学习,专业内容15%,合作内容15%,主线内容55%,活动内容10%,意外内容10%
3.发言用户说的内容
 

群的活跃度≠毫无意义的内容输出,如果群内每天广告内容不停的发布,也不能代表活跃度很高。社群其实需有效活跃度,什么意思?就是该说话时说话,不该说话时不乱说。
该说话=群内开展话题讨论、通知消息,感谢群友分享知识。不该说话=群内通知消息时,插入广告、不相关消息,激烈争吵等

4.总结

 

社群活跃度的定义是什么?一般行业默认是指群内有多少用户在群内发言。

所以提升活跃度,就要往三方面考虑:第一个是愿意发言的人有哪些——KOL(创造内容)和活跃用户(认可内容)。第二个是用户为什么发言——创造内容和认可内容对应的需求。第三个是用户发言说什么——活跃度≠水聊,要看有效活跃度。

         ·  工 ·  具  ·  推  ·  荐  ·火把小助手——微信群管理必备工具火把小助手-无需下载,加微信号入群即可实现管理。能实现入群欢迎语、群通知、群内自动答疑、群聊保存、成员管理、潜水查询、数据统计、群精华、多群管理、专属社群空间等多项功能。

作者:点哥 
来源:1点社群(ID:yidianshequn) 
网站:www.1dianshequn.com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社群运营:你的微信群沦为广告群,激活社群只需3个步骤!

来源:1点社群 作者:点哥
2020年04月17日 17:24

今年的疫情爆发,很多实体经济被迫转到线上运营,以前在骂的“微商”一时间也成了炙手可热的行业。一时间微信群的建设数不胜数,不过热血期间微信群建立容易运营难,要么用户不精准拉进群活跃不超过7天,要么过于活跃每天消息999+,完全没时间一条条去看。

所以,社群的两个极端状态都有用户不喜欢,此话怎讲呢?

社群过于冷清

从功能设置来看,当群内出现新消息,微信群的位置才会存在列表前段才会被用户看到;从用户角度来看,群内有人讨论我才会参与进去查看;一个冰冷的群常年不出现在我的微信列表中,某一天突然出现我可能会选择退群,没人会喜欢一个冷清的群。

 社群过于热闹

打开聊天列表信息就是999+的群很多人也并不感兴趣,若不是一直在群内聊天,总会有一种参与不进去的感觉。消息过于繁杂没有有价值的信息,用户还会产生退群的想法。把握社群活跃度也是一个大工程,掌控活跃度激发有价值内容输出,还需要从这三点考虑:发言的人是谁,用户为什么发言,发言用户说的是什么内容。
1.找到愿意发言的人
 

想找到愿意发言的用户,先得对社群用户做一个用户分层,不然很难找到愿意发言的人,以下是我做的一个用户与社群内容划分的关系图。

 

(1)愿意发言的人更多在活跃用户,也就是KOL和活跃用户


 

每个行业都遵守着“二八定律”,少数人才会提供且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剩下的大部分人处于一个潜水且观看不出声的状态。
提升群活跃度在于维护好这20%活跃的社群用户——KOL用户和活跃用户。通过kol用户的带动也能将不活跃的用户进行部分转化。

(2)如何找到群内20%的活跃用户?

盲目的寻找方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我们需要对照用户行为进行寻找:主动分享观点干货、讨论并赞同他人观点,找到这两类人群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
对于KOL用户:可以聊一下他的工作,对什么话题、内容感兴趣,平时也可以点赞和评论他的朋友圈。维系感情的目的还是,让他们多生产内容,比如参与话题讨论、邀约做分享等。
对于活跃用户,可以聊一下他的工作生活,聊一下对群内运营的建议,平时也可以点赞和评论他的朋友圈。关键时刻可以让他们帮忙活跃气氛,多在群里提问,关键时刻前可以提前告知他们。

(3)安排水军,提升活跃度


 

初建的群没有活跃的用户是正常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得找“托”也就是我们说的水军。

布置水军,一方面是提前做好风险控制。社群是由一群陌生人组成的,总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很多社群的成员动机不纯,加入社群就是为了引流,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社群走向,那么社群就会其他人主导。在群众讨论中总会有些言语不方便自己说,那么充当水军的群成员就可以站出表达,另一方面是避免冷场,万一你在群里发了一些通知,大家都不回复你,就很尴尬,这时候水军首先冲出来,就能引导从众效应。
2.用户为什么发言
 

找到了愿意发言的用户,那如何激发他们来发言,为群里产生活跃度呢?

第一件事,想清楚用户的需求

想让别人做一些我们期待的动作,那么我们要想清楚,这些创造和认可内容对用户都有什么需求?

 

(1)对于创造内容和话题的KOL

 

从精神层面出发:人都是喜欢被人崇拜,当自己分享的观点或者案例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然很开心,那么下次当获取有价值的内容自然而然也会进行分享,在精神层面上,群管理人员可以多满足其优越感和成就感,多捧场、多给反馈。

同时,也要注意两件事:

一是创造内容的用户不宜过多,一山不容二虎,段位相似的人多了,优越感就逐渐消失了。

二是我们需要捧创造内容的用户,但不宜捧太高,一旦太高就容易主导社群的走向,万一哪天带走群用户,你也只能欲哭无泪。

从实际需求出发:这类用户是希望借由一个平台来曝光自己,扩大知名度。

比如运营行业的社群,很多人喜欢分享观点、案例,其实希望让更多同行认识他们,吸引添加自己微信,后期推荐自己的产品。对于这类人群,那我们可以邀请他们来群里做分享,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达到自己的社群运营目的。

(2)认可内容的用户需求

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他们加群的目的很清晰,希望通过社群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并且链接群内大佬,那我就可以通过一些条件激发他们发言:

  • 多在群内提供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 有人提问尽可能快的安排人解答
  • 多弄话题讨论,让大佬们现身
  • 第二件事,提供合适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明白社群的组成——人,产品,内容
人是指用户与群主,产品指的是要变现的产品(付费训练营的产品是课程+服务),内容是我们为了做好用户粘性,给用户提供的知识价值,比如早报、文章、分享、话题讨论等。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道理我都知道,那在社群该提供哪些内容呢?社群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专业内容:输出干货内容,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才能留存用户。合作内容:很多社群会邀请一些厉害学员分享,这个就属于合作内容。主线内容:需要全员一起产出,这个就类似于付费训练营里的作业,每个人都要写。活动内容:这个很好理解,就是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这是唤醒沉默用户的一个很好方式。意外内容:每个用户都有可能会输出。比如,有人会突然提出某个话题,引爆整个社群。


 

掌握了这个内容框架,可能还有人会问,那这么多内容群里要全部提供吗?并不是这样,而是根据群的阶段进行内容的输出。

 

社群前期:还属于获取用户信任的阶段,用户好奇心和积极性较强。想要留住用户,就要拿出优质内容,所以要以专业内容为主。其次是合作内容和主线内容来丰富内容体系,最后意外内容可以作为传播素材。
社群中期:用户已经在群里学了很多专业内容,这时用户的需求是价值感,怎么体现自己学了有进度,所以我们安排主线内容占比重一点。其次专业内容也很重要,需要提供指导。活动内容是避免用户产生腻烦心理,弄点有趣好玩的东西出来。然后是合作内容和意外内容。
社群后期:需要体现用户的学习,专业内容15%,合作内容15%,主线内容55%,活动内容10%,意外内容10%
3.发言用户说的内容
 

群的活跃度≠毫无意义的内容输出,如果群内每天广告内容不停的发布,也不能代表活跃度很高。社群其实需有效活跃度,什么意思?就是该说话时说话,不该说话时不乱说。
该说话=群内开展话题讨论、通知消息,感谢群友分享知识。不该说话=群内通知消息时,插入广告、不相关消息,激烈争吵等

4.总结

 

社群活跃度的定义是什么?一般行业默认是指群内有多少用户在群内发言。

所以提升活跃度,就要往三方面考虑:第一个是愿意发言的人有哪些——KOL(创造内容)和活跃用户(认可内容)。第二个是用户为什么发言——创造内容和认可内容对应的需求。第三个是用户发言说什么——活跃度≠水聊,要看有效活跃度。

         ·  工 ·  具  ·  推  ·  荐  ·火把小助手——微信群管理必备工具火把小助手-无需下载,加微信号入群即可实现管理。能实现入群欢迎语、群通知、群内自动答疑、群聊保存、成员管理、潜水查询、数据统计、群精华、多群管理、专属社群空间等多项功能。

作者:点哥 
来源:1点社群(ID:yidianshequn) 
网站:www.1dianshequn.com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