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设计小姐姐聊需求的正确姿势
我读者中有很多都是产品经理,而沟通是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之一。
跟老板、跟技术、跟设计、跟运营,每天都处在沟通风暴的中心。
都说产品经理最难搞定的是技术,每次聊需求都能成功把自己绕进去无法自拔,然后一脸懵逼回来想方案。
但我想说,凡事都有方法,沟通不顺,那一定是姿势不对。当然,这里排除撒泼耍赖的情况。
人都会对自己深度参与过的事情而具有极强的拥有感,人都会为自己在一件事情中能够掌握多数信息而具备极强的满足感。
拥有感和满足感,是通过沟通赋予对方意义和价值以达成沟通目的的方式。
推进需求的过程中把握好这两点,很多事情就没那么难解决了。
今天不细聊如何跟技术沟通,聊聊产品经理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搭档,同时也是沟通频率很高的角色,设计师。
设计师职能分很多种,有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平面设计,还有专门做手绘和动画的。
他们的岗位细分度,不亚于产品经理。
越大的公司,设计师的岗位细分越多,就像产品经理在大公司会被划分成各种职能一样。
在小公司,产品经理既承担了产品设计也兼顾了交互设计,而设计师大部分都只负责视觉设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UI 设计。
弄清了职能分布,下次就别把带设计师头衔的同事都叫成美工了。
说实话,这个叫法很不好,如果不想遭白眼,最好别这么叫。
可以直接叫设计师,也可以叫视觉或者交互。
另外,切忌把设计师当「资源」,他们是合作伙伴、是战友,是跟你一起落地产品需求的人。
经常听一些产品经理吐槽,跟设计师聊需求总是聊崩,要么是对方不理解,要么是最终设计和原型差异过大。
这里我想说,产品经理们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
首先,产品经理是需求的定义者,负责收集信息、梳理方案、和利益相关人沟通,然后制定可行的产品方案。
到设计这一步,理论上是所有的产品方案都已经确定,至少是业务流程和用户使用场景都已经确定。
所以,进入设计沟通前,至少对需求背景、用户场景、使用流程、信息优先级做到心中有数。
而且要把这些过程信息和结论都同步给设计师,使对方掌握的信息和自己是同步的。
对事情的拥有感和满足感越强,就会越期待去实现它,于人于己都一样。
其次,前面讲了术业有专攻,在沟通清楚上述内容并对原型达成共识后,剩下的设计(包括交互和视觉)就应该交给设计师自己完成,过程中尽量不要干预。
尊重专业是每个专业劳动者都希望得到的认可,这跟产品经理不希望只成为需求传话筒一样。
最后,基于需求定义,结合设计方案进行反馈沟通,对细节进行调整和修改,对齐双方理解,最终输出完整方案。
这里我举个小例子。
如果大家在京东买过药,都知道买药前需要创建用药人信息。这个模块在产品优化前是这样的。
这个设计的问题在于,信息优先级划分不清晰,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掺杂,信息没有归类。
为此,在梳理产品需求时,可以根据用户场景、使用流程、信息优先级来进行分析。
用户在这个场景下大概率都是给自己买药,这一点我们通过数据也看出来了。
第二项非必填信息「与本人关系」大部分都是选的本人,就算真实情况是给家人买药,因为非必填且图省事,很多人也是选的默认本人。
另外,原始设计对信息没有做层级处理,信息优先级没有结合用户使用流程进行划分。
「过往病史」和「个人习惯」在业务定义上是非必填,且实际数据反映,用户填报的比例不高。
这些背景、现状分析、改进目标都需要和设计师充分沟通,明确问题并达成行动共识,这一点非常重要。
把问题和目标说清楚,剩下的,交给设计师就可以了。
为此,优化后的交互方案如下。
首先是对信息进行了分类和优先级的划分,把「与本人关系」定义为「关系标签」放在底部。
这里的设计跟新建地址的逻辑是一致的,既简化,也保持了产品整体体验的一致性。
如果再进一步优化,其实也可以加一个「设置默认用药人」的开关,这样用户下次新建时就可以在下单时少一步选择的操作。
其次是对「性别」和「出生日期」的信息展示和逻辑做简化。
因为填了身份证号码以后,能从中提取到出生日期和性别信息,自动回填在证件号码后面。
然后是将「过往病史」和「个人习惯」进行合并,统一放到第二信息层级「健康信息」中。
这些改动,并不是我主动调整的,而是把用户场景、使用流程、信息优先级和设计师沟通清楚后,设计师自主发挥调整的。
从结果看,和预期目标是一致的。
最终出来的高保真视觉稿如下。
相比之下,信息优先级更分明了,用户使用流程也简化了,整体的页面信息量也变少了,用户体验自然就提升了。
这是前后的实际对比。
在和设计师一起做这个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沟通,目的是消除信息差,尽可能让大家的信息量保持在一个层级。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和设计师配合时,我一般习惯按照上面这种方式工作,不会过于干预设计师,把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聊清楚,剩下的就交给他们。
这种方式,大家都有话语权,都有成就感,事情办了,相互关系还可以维持得很好。
我和之前合作过的设计师,相处都不错。
产品经理在跟设计师聊需求时,如果觉得很吃力,那可能就是姿势不对。
从需求到原型到最终设计的转化,是两个专业之间的合作。
设计师小姐姐小哥哥们都是专业人士,他们能进入公司,说明专业水平都是达标的。
大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别把人家当美工和下游资源,就像产品不喜欢被当成原型仔一样。
这一点,我相信很多产品经理都有切身感受。
产品面对无语需求时感受,和设计师面对一个不明所以的设计需求时是一样的。
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和方法,产品和设计本是一条心。
为什么那些厉害的人总能搞定很多人、很多事,不是他们在对方的专业领域有多厉害,而是他们整合资源、取得共识、借力的能力很强。
希望每一位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都能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END··················
你好,我是唐韧!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
写过代码、做过产品、出过一本书,在创业公司厮杀过,也在大厂服役过,如今是一个自由职业者。
爱跑步、喜欢车、主要跟文字打交道,在这里记录自己想表达的一切!
作者:唐韧
来源:唐韧公众号(ID:RyanTang007)
个人微信:ryantangv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51LA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